六杯絕緣油耐壓強度測試儀術語定義一、產品概述
在電力系統、鐵路系統及大型石油化工廠礦,企業都有大量的電氣設備,其內部絕緣大都是充油絕緣型的,絕緣油的介電強度是必測的常規試驗。為適應市場需要,我公司依據國家標準GB/T507-2002、行標DL429.9-91以及新的電力行業標準DL/T846.7-2004自行研發、生產了系列絕緣油介電強度測定儀。本儀器以單片微計算機為核心,實現了測試全部自動化,測量精度高,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,同時也大大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。
六杯絕緣油耐壓強度測試儀術語定義二、主要功能及特點
1、本儀器采用微處理器,六杯一體,自動完成升壓、保持、攪拌、靜放、計算、打印等操作,可在0~80KV范圍內進行油循環耐壓試驗。
2、大屏幕液晶顯示,漢字菜單提示。
3、本儀器操作簡單,操作人員只需進行簡單的設置,儀器將會按照設定自動完成1-6個油杯的耐壓試驗。每個油杯,每次擊穿電壓值和輪回次數會自動存儲,試驗完成后,熱敏打印機可打印出各油杯各次擊穿電壓值和平均值。
4、掉電保持,可存儲100個實驗結果,并可顯示當前環境溫度和濕度。
5、采用單片機控制進行勻速升壓,電壓頻率準確到50HZ,使得整個過程便于控制。
6、具有過壓、過流、限位等保護,以保障操作人員。
7、具有溫度測量顯示功能以及系統時鐘顯示。
8、標準RS232接口,可與計算機通信。
六杯絕緣油耐壓強度測試儀術語定義三、主要技術指標
1、輸出電壓:0~80KV(可選)
2、電壓畸變率:<3%
3、升壓速度:2.0~3.5KV/S(可調)
4、靜放時間:15分(可調)
5、升壓間隔:5分(可調)
6、升壓次數:1~6次
7、升壓器容量:1.5KVA
8、測量精度:±3%
9、電源電壓:AC220V±10% 50Hz±1 Hz
10、功率:200W
11、適用溫度:0℃~45℃
12、適用濕度:<75%RH
13、外形尺寸:760×670×780
六杯絕緣油耐壓強度測試儀術語定義四、面板說明
= 1 \* GB3 ① 熱敏打印機--打印測試結果
|
= 2 \* GB3 ② 液晶顯示器--顯示菜單和各種提示及測試結果
= 3 \* GB3 ③ 操作按鍵
在按下“選擇”鍵后,按此鍵可遞增設置數值
在按下“選擇”鍵后,按此鍵可遞減設置數值
選擇--用此鍵可選擇各項功能,反白光標所在項為被選中項
返回--退出操作界面
= 4 \* GB3 ④ 杯位指示燈—燈亮表示該號杯為當前測試杯位
= 5 \* GB3 ⑤ 電源開關與指示
六杯絕緣油耐壓強度測試儀術語定義五、操作方法
1、測試前準備
= 1 \* GB3 ① 本儀器在使用前應首先將接地端子(設備的右側面)與地線聯接牢固,要特別注意不能虛接。
= 2 \* GB3 ② 按標準提取油樣,用標準規調整好油杯內電極距離,按有關要求清洗油杯,然后將油樣倒入油杯,關閉箱蓋。
= 3 \* GB3 ③ 上述各項確認無誤后,接入AC220V電源,準備進行試驗。
2、測試開始
= 1 \* GB3 ① 按下電源開關,進入如下界面:
= 2 \* GB3 ② 系統參數設置:
按“確認”鍵,進入如下界面:
升壓設置:用戶可根據實際需要自行選擇。
停升電壓:10~80KV
靜放時間:0~15分
升壓間隔:0~5分
攪拌開關:開、關
升壓次數:1~6次
升壓速度:2.0KV/S~3.5 KV/S
杯位設置:根據用戶測試的油樣放置的油杯位為準。
打印設置:用戶自行選擇。
自動打印:是 否
時鐘設置:用戶需要校時時可自行更改。
設置完畢,按“返回”鍵退出此界面。
= 3 \* GB3 ③ 開始試驗:
按“選擇”鍵,選中“開始試驗”菜單,按“確認”鍵,進入如下界面:
測試從1號杯開始,1號杯位燈亮,界面顯示“正在升壓”、“攪拌、降壓以及延時······”,按順序做完6個杯位,再重新從1號杯開始測試,直到完成用戶設置的升壓次數,蜂鳴器發出響聲,按“返回”鍵返回初始界面。
= 4 \* GB3 ④ 數據瀏覽打印:
按“選擇”鍵,選中“數據瀏覽打印”菜單,按“確認”鍵,進入如下界面:
選擇“上翻”或“下翻”,選擇需要打印的記錄,選擇“打印”既可。
六、注意事項
1、試驗前油樣的選擇,安放及電極間的距離應符合國標及行標。
2、電源接通后,嚴禁操作人員或其它人員觸及外殼,以免發生危險。
3、本儀器在使用過程中如發現異常,應立即切斷電源。
七、維護與保養
1、避免將本儀器暴露于潮濕的環境中。
2、油杯和電極需保持清潔,在停用期間,應盛以新變壓器油保護。再次使用前,檢查電極間距離有無變化,電極頭與電極桿絲扣是否松動,如有松動應及時旋緊。
3、本儀器油杯箱內高壓電磁開關是充油絕緣型的,應定期通過透明的開關殼體觀察油面,如油面距頂部絲堵間距離超過10mm應旋開絲堵補充符合GB2536的25號變壓器油。
八、油杯清洗方法及常見故障排除
1、油杯清洗方法
= 1 \* GB2 ⑴ 用潔凈的綢布反復擦拭電極表面和電極桿。
= 2 \* GB2 ⑵ 用標準規調整好電極間距。
= 3 \* GB2 ⑶ 用石油醚(忌用其它有機溶劑)清洗3次,每次須按以下方法進行:
① 將石油醚倒入油杯,占油杯容量的1/4~1/3。
② 把一塊用石油醚沖洗過的玻璃片蓋住油杯口,均勻搖晃一分鐘,注意要有一定力度。
③ 將石油醚倒掉,用吹風機吹干2~3分鐘。
= 4 \* GB2 ⑷ 用待測油樣清洗1~3次。
① 將待測油樣倒入油杯,約1/4~1/3。
② 用吹干的玻璃片蓋住油杯,均勻搖晃1~2分鐘,注意要有一定力度。
③ 倒掉剩余油樣之后即可做打壓實驗。
2、攪拌槳清洗方法
= 1 \* GB2 ⑴ 用干凈的綢布反復擦拭攪拌槳,直至表面無細小顆粒,忌用手接觸攪拌槳表面。
= 2 \* GB2 ⑵ 用鑷子夾住攪拌槳,浸入石油醚中反復洗涮。
= 3 \* GB2 ⑶ 用鑷子夾住攪拌槳,用吹風機吹干。
= 4 \* GB2 ⑷ 用鑷子夾住攪拌槳浸入待測油樣內反復洗涮。
3、油杯儲放
方法1:實驗完畢后,用質量較好的絕緣油倒滿油杯,并將油杯平穩放置。
方法2:按上述清洗方法用石油醚清洗吹干后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儲存。
注:第1次測試前和測試劣質油后必須按上述方法清洗油杯和攪拌漿。
4、常見故障排除方法
= 1 \* GB2 ⑴ 電源指示燈不亮,屏幕無顯示
= 1 \* GB3 ① 檢查電源插頭是否插緊
= 2 \* GB3 ② 檢查電源插座內的保險管是否完好
= 3 \* GB3 ③ 檢查插座是否有電
= 2 \* GB2 ⑵ 油杯無擊穿現象
= 1 \* GB3 ① 檢查線路板接插件插接是否到位
= 2 \* GB3 ② 檢查箱蓋高壓開關是否接觸好
= 3 \* GB3 ③ 檢查是否高壓接點無吸合
= 4 \* GB3 ④ 檢查是否存在高壓斷線
= 3 \* GB2 ⑶ 顯示器對比度不夠
= 1 \* GB3 ① 調節線路板上的調節電位器
= 4 \* GB2 ⑷ 打印機不打印
= 1 \* GB3 ① 檢查打印機電源線是否插接到位
= 2 \* GB3 ② 檢查打印機數據線是否插接到位
翻開2013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《我和科技小院的故事》一書,扉頁上,“曲周,我來了!”五個大字映入眼簾。一個生長于城市的青年來到農村,在這里扎根、成長的畫面躍然紙上。
農村是什么樣子?在**個駐扎在科技小院的農大學生、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營養系2009級研究生曹國鑫的印象中,農村是一幅畫:一塊地,一頭牛,一只犁和一位老農。
**次來到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,是2009年。曹國鑫感覺生活一下子變了樣,沒有了操場的喧鬧、圖書館的安靜,也沒有了琳瑯滿目的便利店、招手即停的出租車,日常的生活在這里大變樣。
“但這里的一切又都是新鮮的,整齊的樹林、金黃的小麥、淳樸的村民,還有鮮活質樸的方言。”曹國鑫說,心目中有關農村的那幅畫突然在這一刻變得立體了、真實了。
在曲周的麥地里,導師李曉林與曹國鑫重重地握了手,有囑托、更有期待。
“到了農村以后,先要把自己變成農民,然后才能成為了解農民、為農民服務的科學家。”李曉林的話,曹國鑫一直記在心頭。
就這樣,曹國鑫全身心投入曲周、投入廣袤農村。從碩士到博士,他秉承著當年老一輩農大人改土治堿的精神,在這里一待就是6年。
作為**個駐扎科技小院的學生,沒有“實戰”經驗的曹國鑫心里其實很忐忑:“技術理論雖然都是經過檢驗的,但是直接用在農民的地里,效果到底怎么樣,說實話,心里沒底,萬一減產了可怎么辦。”
此時的曹國鑫才意識到,推廣農業技術*難的,是贏得信任。
本著“發現問題—分析問題—解決問題—擴散推廣”的思路,從2009年到2014年,曹國鑫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小麥和玉米生產全過程的指導與服務。除了正常的田間指導調查,他還發動農民成為問題的發現者和反饋者,以便出現問題時,能**時間給出解決方案。
在推廣玉米晚收技術時,曹國鑫選擇了*“耗時”的方法——下地巡邏,見到一戶就規勸一戶,把晚收技術教授給他們。*后,示范基地近1萬畝玉米的收獲時間推遲了一周以上。而這一項簡單的技術,幫助農戶們直接增收100余萬元。
有了和農民打交道的經驗,曹國鑫開始考慮在村里做培訓,集中解決農民的生產問題。
“提前備好了講稿和十幾張PPT,結果卻被通知在當天一個婚禮現場進行**次培訓。現場吵吵鬧鬧,什么也沒講清楚便匆匆收尾了。”曹國鑫回憶起那次經歷,不好意思地搖搖頭。“那次,我認識到自己眼高手低,也認識到培訓不是一廂情愿的事,農民真正需要的是滿足他們實際需求的、接地氣的培訓。”
從**次到第十次再到第N次,曹國鑫慢慢告別了艱澀、生僻的專業術語,開始帶著“問題意識”去為農民解決困難。他還拿起筆,記錄下在曲周的每一項工作、每一點成長。
2009年6月30日,曹國鑫在曲周的日志從這**開始,小院學生的工作日志也從這**開始。一筆一畫,工工整整。
如今,十年過去了,小小的工作日記,已經輯成了幾十冊,高高的一摞。它們記錄著曲周一點一滴的變化,也見證著小院學生一步一個腳印的成長。
2016年畢業后,曹國鑫去了企業。問及原因,他這樣說:“我想把科技小院的模式帶到企業中試一試,借助產品、技術、資金的優勢,爭取為更多的農民提供更有效的服務。”
10年了,科技小院迎來又送走了一批批和曹國鑫一樣的農大學子,小麥地、玉米地、葡萄園、蘋果園、養殖場……曲周的村村落落,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。如今,小院的星星之火已經燎原,以中國農業大學為主,其他涉農高校參與,科技小院已建設了100多座,在23個省份落地開花。他們用雙腳丈量土地,將論文寫在大地上,用青春書寫著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與鄉村振興的奮斗故事。